病毒性出血热的症状
2021-10-15
来源:
(1)流行性出血热:在发病1~5天的发热期,呈急性病容,面、颊及上胸部充血、潮红,眼结膜充血,如酒醉貌,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,常分布于上腭、眼结膜、腋下及腋前后,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,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,咽部多充血,结膜囊显著水肿,95%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,到发病5~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,此时充血现象消退,而出血现象加重,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,可融合成瘀斑,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、肺出血等。进入少尿期(多在病后第8~12天)时,出血现象更为显著,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,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,如咯血、呕血、便血、鼻出血等。
(2)登革出血热: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,但近20年来,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,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,称为“登革出血热”。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,其主要症状有高热、肝脾肿大、休克和出血现象,多数病人在四肢、面部、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,有时融合成瘀斑。此外,尚可发生红斑、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,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、牙龈出血、胃肠出血和血尿等。
(3)新疆出血热: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、潮红,在胸、背、腋下、面部、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,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,出血点是上身多,下身少,眼、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,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,眼球结膜有水肿。
- 上一篇:孕妇产检前要做什么准备
- 下一篇:兔唇修复手术方法有哪些